English

审美观照下的儿童文学

1998-05-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我的印象里,刘杰英先生是位很有远见并卓有成绩的儿童文学编辑,在平凡的编辑岗位上为我国的儿童文学建设默默地奉献着。然而,在读到他的文论集《儿童文学散论》(

希望出版社)以前,我还不知道,刘杰英先生结合他的文学编辑实践,对我国的儿童文学理论建设发表那么多独到的见解。

《儿童文学散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以《审美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为代表,阐述了他的儿童文学观,其核心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观照儿童文学,指出“在儿童文学中,美学价值则应是排在第一位的东西”,将“快乐”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审美原则”来强调,而“最好的美学理想境界”是“作家能很好地将审美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交融提升”。第二部分是“儿童小说论”,着重讨论了儿童小说的审美原则、鉴赏标准以及科幻小说与动物小说审美的的人文价值。第三部分是“童话论”,从童话的特征、创作原则、形象的审美指向以及语言选择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当代童话的发展应该“从张扬游戏精神这点突破进去,并给孩子们提供一种向善向美的欢乐”。第四部分是图书评介。综观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著者积多年编辑儿童文学读物的宝贵经验,以他广泛披阅的百余部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为例,探讨的都是我国当代儿童文学建设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理论话题,朴实无华的探索文字所表达的理论感悟及其深度,往往对于一位儿童文学理论的专业研究者来说也难以达到。

譬如,他认为我国儿童文学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便是作家创作的第一动机不是从审美价值出发而是从社会价值出发”;而我国科幻小说之所以成为文学舞台上悄悄隐退的“灰姑娘”,这“与我国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仍不够高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我们的作家没有拿出“真正有水平的作品来”;在童话形象的塑造上,他认为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不能套用到童话创作上,指出“童话形象基本是扁平和微凸的”,因为“扁”和“圆”更能调动儿童的审美热情和兴趣;在他的审美视野里,我国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和瑞典林格伦的童话都被他称作儿童文学的典范之作,但同时又指出“即使是《宝葫芦的秘密》,用今天的审美眼光看,也因为书中的小主人最后都变成了模范儿童而嫌过于理想化”。因而,他“在肯定林格伦作品的进步性、教育性时,更要推崇她作品的娱乐性、游戏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